找回密碼
 請用微信或QQ注冊登陸

登錄或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我的足跡 房產交易稅計算 房貸計算 均價計算 高級搜索 樓盤大數據 萍鄉社區分布
歸巢網 主頁 歸巢文化 查看內容

萍鄉買學區房的朋友注意了,看看萍鄉學校教育的發展歷史,有點味道!

2013-1-16 01:55| 發布者: 歸巢資訊| 查看: 6753| 評論: 1

摘要:  建國60年以來,萍鄉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科學指導下,全市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己任,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市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以 ...
 建國60年以來,萍鄉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科學指導下,全市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己任,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市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以展,為萍鄉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是教育均衡發展快速推進。通過不斷加大推動均衡發展的政策引導,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和切實保障特殊群體的受教育權利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農村教育的教育教學水平,使我市城鄉師資差距在縮小,校際之間差距在彌合。

  目前,全市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分別為100%,小學輟學率為-0.57%,初中輟學率為0.8%,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升學率為104.18% 。青壯年文盲率繼續控制在1%以內。我市6周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2006年7.82年,2007年8.76年,連續兩年在省政府對設區市政府考評中列全省第2名。

  二是教育改革成效突出。我市多年來致力于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建立了以新課程為核心的管理、教學、評價體系,小學作業打分制改為激勵性評語、初中構建6個等第的綜合評價體系,學生綜合素質面貌一新。2008年初組建了萍鄉市職業教育集團,建立了職業教育與工業園區對接機制。秋季又開始了高中一年級新課程改革。

  三是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普及。2008年,全市招收中等職業學校新生10438人,招收普通高中學校新生7496人,職普招生比為58:42。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為3349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為33300人,職普在校生之比1:1。使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得到均衡協調發展,提前實現了國家提出的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之比為1:1的目標。我市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就讀比例達到132.83%,高中階段普及率居全省最高水平。

  四是素質教育亮點紛呈。我市全面正確地貫徹教育方針,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大教育戰略,始終不渝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素質教育亮點紛呈。曾斯彧、李鶴儀同學分別于2004年、2008年獲得“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 五是規范管理成效顯著。我們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全面開展規范管理年活動、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各地各校圍繞規范管理要求,完善了教育管理的規章制度,建立了責任明確的工作機制,全市教育系統規范管理能力明顯增強。我市教育民生工程在省政府考核中被評為全省第一名。在省教育廳開展“教育規范管理年”活動,市教育局獲得全省第一名。省政府開展的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市教育局獲得全省第二名。我市教育系統自2000年“3·11”事故以后,沒有發生一起重大校園安全事故,也沒有發生一起影響全市社會穩定的大事件,保持了教育系統持續穩定的良好態勢;認真解決社會高度關注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萍鄉四中“用愛心喚醒生命奇跡”被列為全市“十大新人新事”之首,我市教育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全省文明行業。

一、 學前教育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387所(民辦256所)在園幼兒48912人,教職工2649人。全市幼兒園占地面積184745平方米,校舍面積129911平方米,有省級示范性幼兒園 所,市級示范性幼兒園所,幼兒入園率保持在85%以上。

  全市幼兒教育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一是各類幼兒園發展迅速。我市各類幼兒園從2000年的137所增加到387所,增長182.5%。二是示范園建設步伐加快,帶動各級各類幼兒園整體發展。全市共創建省級示范園 7所,市級示范園12 所。這些幼兒園在規范辦園行為,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等方面發揮了帶頭和輻射作用。三是在園人數增加迅速。我市幼兒在園人數從2000年的25694人增加到48912人,增長190.4%。

  全市幼兒教育形成了,政府統籌、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社區參與的管理體制。幼兒教育管理得到不斷加強,保教質量穩步提高,幼兒綜合素質全面提高。2003年,安源區被評為全國幼教工作先進縣區;2007年,萍鄉市實驗幼兒園順利通過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復評;市保育院自制玩具《智能操作屏》獲全省評比一等獎并送京參展榮獲全國三等獎;蘆溪縣保育院韓晶老師撰寫的論文《美術教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一文獲全國優秀論文獎;湘東區中心幼兒園周亞敏老師的《如何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一文獲全國二等獎;蘆溪縣中心幼兒園的李增輝等等5個幼兒獲全國青少年美術大賽金獎;市實驗幼兒園組隊參加全省幼兒體操比賽榮獲一等獎。

二、義務教育

  目前,全市有小學442所,在校學生140228人,教職工8406人;初級中學91所,在校學生70087人,教職工5262人。1998年,我市就已經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務。此后,我市把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作為主要任務。我市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小學輟學率為-0.57%,初中輟學率為0.8%。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升學率為104.18%。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內。省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我市6周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06年為8.32年,07年為8.76年,均列全省第二名。

  建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辦學行為日趨規范,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五年來,全市用于教育事業財政總投入達24.5億元。全市中小學各種渠道投入資金達2.57億元,新建校舍58.96平方米,在歷史上首次消除了一類危房。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行免費教育,中小學超班額現象逐步得到控制,積極創建安全文明和諧校園。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啟發式教學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觀念,建立機制,建設隊伍,創造了生動活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形式。1992年全省革命傳統教育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1997年,我市被評為錢國德育工作先進市并在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全市涌現了以“全國十佳少先隊員”曾斯彧、李鶴儀為代表的大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2007年蘆溪縣代表江西省“兩基”驗收,順利通過國家“兩基”評估檢查并獲高度評價,國家教育督導團先后推薦河南省商丘市、三門峽市到蘆溪縣考察學習。

三、高中教育

  多年來,萍鄉高中教育得到飛速發展,目前,全市有普通高中22所(民辦4所),教職工2920人。中等職業學校35所(民辦14所),教職工2016人。創建了省重點普通高中7所,省重點建設普通高中5所。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979年的15582人增至33300人,增長213.7%。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33496人,職業教育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在校比達到1:1,提高實現了國家提出的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比例大體相當的要求。整個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數達66796人,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升學率為132.83%,我市提前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2008年秋季,全市普通高中全面啟動了高中新課程改革。10月份,省教育廳對我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啟動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檢查后,省教育廳對我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啟動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職業教育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市職業教育從80年代初開始起步,歷經三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培養了大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

  1980年,我市職業教育開始恢復和發展。1983年,市人八屆九次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把單一的普通中學教育體系改變為普通中學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并舉的教育體系。1985年,市人民政府決定宣風等9所高中正式改為職業高中,秋季停招普通高中生,全部招職業高中生。市五中開始辦職業高中班,成為市直屬的職業中學,全市職業高中發展到15所。1986年,市教育局成立職教科專門管理全市職業教育。全市職業教育漸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有職業教育21所。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后,我市職業教育得到空前發展。1998年,全市有職業高中29所,中等專業學校6所,技工學校3所,共有在校生14831學生,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50.33%。2007年全市共招中職生17098人,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職普比為55:45,中職在校生35631人,成人教育在校生8019人,高職在校生9042人,2008年在生源減半的情況下,仍招收中職新生9066人,普高7256人,職普招生比為56:44,全市高中階段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萍鄉教育大事記

1949年

  10月,私立濂溪初級中學與私立凌云女子中學合并,改稱私立蘆溪初級中學。

  省立萍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由高坑遷入勸賢堂。

  冬,萍鄉煤礦開辦職工夜校,設高小、初小班,學員600余人。

1950年

  縣人民政府設教育科。12月,改為文教科。

  6月,縣立小學改稱萍鄉縣立中心小學,為縣重點小學。

  9月,縣立中學改稱江西省立萍鄉中學。蓮花縣立初級中學改校名為蓮花中學,并開設高中。

1951年

  萍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改稱中南燃料工業學校。

  7月,省批準私立鰲洲中學、私立金山中學、私立蘆溪中學三校合并,改稱萍鄉聯合中學,校本部設青草沖,金山設分校。

  蓮花縣教育科改為文化教育科。

1952年

  2月,萍鄉聯合中學改稱萍鄉縣立中學,歸縣辦。

  7月,高中畢業學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統一升學考試。

  7月18日8月28日,在縣城舉辦全縣小學教師暑期學習會,進行思想改造。

  7月20日9月29日,全縣中學教師在南昌參加思想改造運動。

  8月,中南燃料工業學校改稱中南煤炭工業學校。

  9月,部分小學從新招一年級生起,試行五年一貫制。

  10月,縣政府接辦各私立小學。

1953年

  2月18日,縣政府發出通知,對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3月,蓮花縣成立掃盲辦公室,配備專職干部,推廣“祁建華速成識字法”。

  4月1日,萍鄉縣立中心小學改為省立萍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5月,全縣小學統一校名:完全小學改稱“萍鄉縣××完全小學”,鄉村小學改稱“萍鄉縣××初級小學”。均以所在地地名為校名。

  8月,中南煤炭工業學校遷往焦作。

   9月,小學五年一貫制停止試行。全縣小學仍執行四二制。

   10月,開始分期進行整頓與改進小學教育工作(至1954年6月底結束)。

1954年

  5月,對初中和高小畢業生進行勞動教育和社會宣傳教育。

  6月,縣政府召開全縣高小、初中畢業生代表會,深入進行勞動教育。

  8月18日,全縣教學成果展覽會開幕。

  12月,在湘東小學試辦農民業余初中。

  首次評定“三好”學生,并頒發“三好”學生獎章。

1955年

  4月,中等以上學校推行“準備勞動與衛國”制度(簡稱“勞衛制”)。

   增辦蘆溪、上栗、積善三所農民業余初中。

  5月,中小學校認真貫徹部頒《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

  萍鄉縣立中學改稱江西省萍鄉第一初級中學。金山分校改稱江西省萍鄉第二初級中學。

1956年

  1月,蓮花縣文化教育科與衛生科合并成文教衛生科。4月,又改稱為文教衛生局。

  3月,縣委通知各級小學肅反運動與黨政機關一起進行,并決定抽調教師參加各級學校的肅反工作。

  5月28日,縣文教科改設為縣文化教育局。

  省立萍鄉中學更稱省立萍鄉高級中學。原萍中初中部改為江西省萍鄉第三初級中學。

  在蘆溪創辦江西省萍鄉第四初級中學。在湘東、赤山、鵝湖、高坑、臘市、南溪六所小學附設初中班。

  成立萍鄉縣教育工會。

  煤炭工業部創辦萍鄉煤礦學校。

1957年

   1月,萍鄉第二初級中學改稱江西省萍鄉上栗初級中學;萍鄉第三初級中學改稱江西省萍鄉第二初級中學;萍鄉第四初級中學改稱江西省萍鄉蘆溪初級中學。

  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各校團組織相應更名。

  7月,創辦萍鄉鎮、高坑鎮、宣風鎮、上栗鎮四所民辦初級中學。

   9月,在小學附設初中班的基礎上,創辦湘東、赤山、鵝湖、高坑、臘市、南溪六所初級中學。

  9月,蓮花縣創辦九都初級中學。

  創辦萍鄉礦務局職工子弟中學于高坑,1965年遷萍鄉(萍礦一中)。

1958年

  8月,萍鄉煤礦學校與煤礦干部學校合并成立江西省煤礦學院。

  創辦江西省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廣寒寨分校;蓮花縣創辦海潭分校。

  9月,中等以上學校師生繼參加大煉鋼鐵勞動,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鋼鐵淮海戰役”,回校后又參加教育大革命。

  10月,成立縣教育革命指導委員會,在學校開展“插紅旗、拔白旗”的教育革命。

  11月,創辦萍鄉縣衛生學校,附設于縣醫院。創辦工業??茖W校,附設于萍鄉高中(次年停辦)。創辦師范??茖W校附設于萍鄉師范學校(次年轉入宜春大學)。

1959年

  1月,縣委、縣人大發出指示,糾正學校勞動過多的做法。要求認真貫徹“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師以教書為主,學生以學習為主”的辦學精神。

   萍鄉鋼鐵廠職工子弟學校、萍鄉鐵路職工子弟學校創辦。

  4月,縣教育革命指導委員會撤消??h教育工會并入縣總工會。

  5月,萍師師專班并入宜春大學。

  11月,創辦萍鄉縣初級師范學校。

  鵝湖初級中學改稱萍鄉縣城區初級中學。萍鄉縣第一初級中學改稱萍鄉縣第一中學(增設高中)。上栗初級中學改稱上栗中學(增設高中)。

  11月,宜春專署文教處在上栗中學召開提高教育質量現場會。

  共大廣寒寨分校遷雞冠山,改稱雞冠山分校。

1960年

  2月,創辦共大萬龍山分校。

  3月19日,省委、省人委決定萍鄉為省轄市,委托宜春地委和專署領導。9月30日,國務院下達的104次會議決定,設立萍鄉市,撤消萍鄉縣。

  3月,蓮花縣撤消文教衛生局,分設文教局。共大雞冠山分校撤消,并入共大萬龍山分校。,

  6月,上栗中學、蘆溪小學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萍鄉中學教師李幼年同時出席)。

  8月,成立萍鄉市函授師范學校。

1961年

  6月,撤消萍鄉市初級師范學校。萍鄉師范學校列為省重點師范學校。

  7月,全國高校統一考試,首次在萍鄉中學設考場。

  8月,成立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萍鄉分校,址設宣風后樂坪,同時將共大萬龍山分校并入。

  9月,全市國家辦的中小學實行分級管理。

  10月,停辦萍鄉衛生學校。

  本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壓縮中等學校招生任務,調整學校布局。除高中、師范外,初中之招生均照顧就地或就近入學。且除山區外,基本做到不跨公社招生,城市不招農村學生。

1962年

  4月,對1958年以來在教育革命、反右傾運動中受批判以致處分的教師進行甄別。

  8月,創辦萍鄉鎮民辦中學。停辦共大萍鄉鎮民辦中學。

  9月,為減輕國家負擔,開始將部分公辦小學轉為民辦小學,同時將部分公辦教師轉為民辦教師。

  撤消萍鄉第二初級中學,并入萍鄉高中,改稱江西省萍鄉中學。

1963年

  3月,開展“學雷鋒”運動。調整和健全中、小學管理體制。

  6月,萍鄉中學列為全省首批重點中學。

  7月,市人委發文要求各級黨政重視并解決占用校舍、挪用學校經費、抽調教師搞中心工作、改善教師待遇等問題。

1964年

  7月,蓮花縣復禮初級中學遷校于良坊,又名為良坊中學。

  暑假,市人委組織社會各部門,大力動員貧下中農子女入學,解決流生問題。

  8月,萍鄉中學初中部(文昌宮)分出,復稱為萍鄉市第二初級中學。

  撤消江西煤礦學院,全部本科生及教師并入山東礦業學院。其中專部改稱華東煤炭工業公司萍鄉煤礦學校。

  創辦萍鄉市農業職業中學于泰和庵。

1965年

  8月,復辦萍鄉衛生學校。

  9月,恢復共大萍鄉分校,初在宣風盤田,12月搬入吐霞大屋。

  10月,復辦共大蓮花分校,校址遷羅市公社,老紅軍甘祖昌少將任名譽校長。

  12月5日,江西中醫學院蓮花分院開班,址設縣展覽館內。

1966年

  6月,全市中、小學陸續停課,開展文化大革命。市委派“文化革命領導小組”進駐學校。

  7月,中、小學畢業考試和期末考試一律停止。高中生畢業時間推遲,大學停止招生。

  8月,“紅衛兵”組織在學校興起,到處造反,大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批斗教師,外出串連,學校領導班子癱瘓。

  10月,“紅衛兵”組織赴京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

1967年

  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6013部隊進駐萍鄉部分學校“支左”。萍鄉鎮民辦中學改稱萍鄉市人民中學。

  7月13日,萍鄉“造反派”和“保守派”武斗,火燒江西省煤炭工業學校教學大樓。

  8月8日、9日,萍鄉兩派武斗,萍鄉中學學生死1人,傷10余人。

1968年

  1月,小學放寒假4周,教師就地辦學習班;中學不放寒假,家在異地的教職工也不享受探親假。

  3月,各級各類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或革命領導小組。

  4月,各校開展“三查”運動(查叛徒特務、查有破壞活動的走資派、查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壞、右分子的破壞活動)。

  8月,撤消萍鄉市農業職業中學。

  安排1966、1967、1968屆高中、初中畢業生,家在城鎮的上山下鄉,在農村的回鄉務農。

  9月10日,全市統一對教職工中所謂“三查”對象及家庭出身或社會關系“有問題”的人員進行“造反”(抄家)。

  9月,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貧下中農宣傳隊開始進駐學校。學校實行班、排、連軍事建制。工農兵走上學校講臺。

  10月,上栗中學下放給金山公社管理,改名為金山中學;萍鄉一中下放給彭高公社管理,改名彭高中學(次年8月學校又被撤消,財產、師生一部分另組建歸彭高中學,一部分歸萍鄉市第一中學,校舍為萍鄉市無線電專用設備廠占用)。蘆溪中學、湘東中學分別下放給蘆溪公社、湘東公社管理;市保育院下放給萍鄉鎮管理。撤消萍鄉人民中學。

  市文教局撤消,成立市文衛組。該局機關干部以及中小學教職工絕大部分下放農村安家落戶,參加農業生產。

  11月,萍鄉師范學校和江西省煤炭工業學校停辦。

  12月,萍鄉中學改稱萍鄉市第一中學。

  宜春專區和萍鄉市革命委員會指示:所有學校均須貫徹“五七指示”,走抗大道路,小學、初中、高中實行“五·二·二”學制,做到“三不出”(小學不出生產隊,初中不出大隊,高中不出公社)。

1969年

  3月,萍鄉師范學校復校。

  7月,公社成立教育革命委員會,大隊成立教育革命領導小組。

  8月,萍鄉師范學校遷往共大萍鄉分校(宣風)辦學,原校舍由萍鄉市二中遷入。原二中校舍為萍鄉市電機廠占用。

  9月,撤消萍鄉一中(青草沖),師生并入萍鄉中學。萍鄉中學改校名為萍鄉市第一中學,學制改為“二二”制,春季始業。

  11月,貫徹省婺源會議精神,辦五七學校,學校冠以“××五七學校”。

  12月,萍師附小改稱萍鄉市中心小學。

1970年

  1月,中學與公社、農(林)科所、農場合辦,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各級學校實行開門辦學。

  中專、中學和小學改秋季始業為春季始業,小學實行五年一貫制,中學實行四年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2月,大專學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由群眾推薦,基層革委會選拔,領導批準,全市計推薦選拔工農兵學員27名。

  3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萍鄉市改為省轄市,行政區域不變。

  在學校開展“一打三反”(打擊現行反革命破壞活動,反貪污盜竊、反投機倒把、反鋪張浪費)運動,出現擴大化錯誤,傷害了一些干部和群眾。

  5月,萍鄉煤礦學校由萍鄉市革委會和江西省重工業局接管,萍鄉煤校解散,校舍交市革委使用。

  2月和9月,萍鄉師范學校先后開辦兩期師資培訓班,共培訓師資270人。

  7月,復辦萍鄉市衛生學校。

1971年

  7月30日,萍鄉市教育革命展覽館開始展出。

  8月26日,市革委會政治部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研究普及中、小學教育問題。

  9月,萍鄉師范、萍鄉衛校遷汪公潭與萍中合辦。次年秋季,萍鄉衛校遷出。

  全市設城關、湘東、蘆溪、上栗四區,各區設教育組。

1972年

  1月,市文衛組改稱教育組。

  萍鄉師范學校恢復招生,采取推薦選拔的辦法招收新生入讀。

  2月,萍鄉師范學校從共大萍鄉分校遷回汪公潭,與萍鄉中學、萍鄉衛校合署辦學。

   3月,市教育組成立“重建一中(青草沖)辦公室”。9月,利用無線電專用設備廠補償的20萬元,在郊區公社山下大隊鎖匙灣(今躍進北路96號)建設新校舍。

  4月,學校開展“批林批孔”運動。12日,經市革委會批準,萍鄉礦務局、江西礦山機械廠和江西機床廠分別成立技工學校,并開始招生辦學。

1973年

  1月,中專、中學、小學改春季招生為秋季招生。

  3月,調整壓縮中學網點和管理體制。高中調整為10所。萍鄉師范學校從市一中遷入原二中校址。市中心小學復稱萍師附小。

  4月10—16日,江西省1973年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本市舉行。

  5月,省革委會批準恢復萍鄉煤校,校名改為江西省煤炭工業學校,并成立籌備小組,教師陸續調回。

  9月20日,改原萍鄉一中為“萍鄉市第三中學”,正式招生開學。

  學校撤消革命委員會,恢復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1974年

  2月,中、小學奉命開展所謂“反復辟、反回潮”運動。

  6月,進一步調整中學布局和管理體制,增設9所高中。

  共大蓮花分校開辦省內女子拖拉機手培訓班,先后培訓女機手27名。

1975年

  6月,市教育局舉辦教育行政干部理論學習班,學習所謂“朝陽農學院經驗”。

  6月21日,萍礦“七.二一”工人大學成立,設采煤、機電、醫務三專業,學制三年。

   8月5日,因受3號強臺風影響,連降暴雨,全市有25所學校被洪水沖倒,損失約計45萬元。

  8月,萍鄉市衛生學校搬入牛角坪新校舍。

  成立萍鄉市教研編寫組,負責編寫全省中學統編語文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10月,江西省煤炭工業學校招收復辦后的第一屆工農兵學員200人,設采煤、機電、地測三個專業。

1976年

  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文革”災難。

1977年

   4月22日,市委、市武裝部聯合召開慰問大會,慰問深受“四人幫”迫害的中、小學教師。

  8月,江西煤校恢復考試錄取制度,擇優錄取高中畢業生304人,于次年元月入學。

  9月,蓮花縣革委會政治部教育組撤消,恢復成立文化教育局。

  10月,恢復中斷十年的大、中專招生考試制度,萍鄉市本科錄取49人,??其浫?9人,中專錄取343人。

  11月,重新確定萍鄉市一中為省重點中學。

1978年

  7月4日,撤消市革委會政治部教育組,成立教育局。

1979年

  省教育廳批準本市李幼年、彭其球二名中等學校教師為特級教師。

1980年

  11月,中小學實行班主任津貼。

1981年

  萍鄉中學列入首批批準的全國重點中學。8月,宜春師專萍師大專班152名學生畢業。

1982年

  3月,省市教育、衛生等八個部門聯合轉發教育部等部委關于貫徹執行《保護學生視力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的聯合通知,要求減輕學生負擔,遏止學生視力不斷下降的趨勢。

1983年

  8月18日,市教育局、公安局聯合印發《關于維護學校秩序的通告》,制止毆打、傷害教師,破壞學校秩序事件發生。

1984年

  經省政府核準,向城關區、湘東區頒發“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證書”

1985年

  為發展職業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結構,全市高中網點再次調整為9所,其于逐步改為職業高中。

  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人民劇院隆重舉行慶祝第一個教師節大會。

  元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

  3月10日,我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捌监l啟智學校”成立,校址設城北小學內。

  8月28日,萍鄉中學“少年班”毛春宇(14歲)、雷建林(15歲)、顧水琳(15歲)被重點大學錄取,成為萍鄉市首批少年大學生。

1986年

  元月9日—1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對教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實行縣(區)、鄉、村三級辦學,縣(區)、鄉兩級管理,四區之完全中學由市、區合管變為區管。

  2月22日,市政府決定將原“萍鄉市第六中學”恢復“郊區中學”校名,隸屬城關區郊區鄉管理;新建“萍鄉市第六中學”,由市教育局管理。

  3月8日,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 “萍師附小幼兒園”更名為“萍鄉市實驗幼兒園”,與萍師附小脫鉤,科級建制,直屬市教育局領導。

  3月20日,市教育局頒發«萍鄉市學生學籍管理暫行規定»。

  3月25日,市政府辦轉發省政府辦批復,同意將“萍鄉市農業學?!备霓k成“萍鄉市農業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縣級建制。

  4月10日下午5時10分左右,我市遭受特大風暴和冰雹災害,倒塌校舍6538平方米,110所學校校舍屋面被毀,學生死5人,傷21人。

  4月11日,副省長陳癸尊來萍視察教育工作,次日到部分遭受“4·10”風災的學校視察。

  4月27日,中師自學考試在萍鄉市首次開考。

  7月26日,市教育局籌建“衛星教育地面接收站”, 10月8日開機接收中央教育電視臺節目。

  8月13日,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萍鄉市體育學校”,科級建制,由市體委、市教育局共同管理,以市體委為主,學生實行雙重學籍管理。

   8月23日,市長辦公會議決定:為廣大教師辦實事,包括撥款改造校舍危房、撥專款解決城內教師住宅困難、落實好民辦教師的報酬等七大項。

   9月18日,市委、市政府兩辦發出«關于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

  9月,萍鄉電大首次招收普通大專生60人。

  9月23日,市政府下發«關于貫徹執行<國務院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的實施意見»。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蘇區教育時期設于蓮花花塘官廳的“列寧學?!鳖}寫校名。

  11月11日,中顧委委員孔原回萍參加母校萍鄉中學80周年校慶。

1987年

  元月6日,全省自學考試工作會議在萍鄉市召開。

  3月11日,市人民政府下發«關于開展勤工儉學工作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4月29日,經市政府辦批復同意,確定江西煤校、萍鄉中學、萍師附小、市實驗幼兒園為萍鄉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學校。

  5月28日—29日,市委宣傳部、文化局、教育局、紅十字會聯合舉辦募捐義演活動,將演出所得收入交紅十字會用于殘疾兒童、災區兒童福利事業。

  6月19日—20日,市政府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傳達全國全省職教工作會議精神。

  8月19日—22日,舉行全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合格證考試。分設安源、蘆溪、上栗、湘東、市直五個考點,應試教師5264名。

  11月19日—23日,省職業技術教育檢查組來萍檢查,確定辦三年制示范性職業技術高中的定點單位。市五中、宣風職中、桐木職中、青山職中、東橋職中等五所申報學校受檢。

  12月1日,市人民政府批復萍鄉五中同時冠名“萍鄉市第一職業中學”。

1988年

  元月,萍鄉市有218名民辦教師選招為公辦教師。

  2月6日,市六套班子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50余人出席教育工作座談會,聽取市教育局負責同志的工作匯報。

  3月10日,萍鄉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捌监l市啟智學?!背闪?校址設在城北小學內。

  3月26—27日,市政府召開全市集資辦學、改造中小學校舍危房工作經驗交流會,表彰60個先進集體、207名先進個人。

  5月2日,安源鎮中學初二(1)班28名學生前往武功山春游,歸途中,有25名學生因搭便車發生車禍,死1人,重傷5人,輕傷6人。

  6月28日,萍鄉市中小學教師首批初級、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經審查批準。其中獲中學高級職稱者202人,獲中學一級和小學高級職稱者共1559人。

  8月4日—5日,市人民政府在蘆溪區召開全市職業技術教育現場經驗交流會。

  8月12—18日,全市進行中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專業證書全國統一考試,共有4924人參考。

  9月27日,市教育局宣布萍鄉中學、萍鄉二中、萍鄉六中、萍鄉師范、市實驗幼兒園等5所學校首批實行校長負責制。

  11月22日,萍鄉市教育局、萍鄉市財政局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受到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勞動部的表彰。

  12月31日,市教育局授予見義勇為的姚新德、舍已救人的曾濤、拾金不昧的李敬、劉昆“優秀學生”稱號,并發出通報,號召全市中小學生向他們學習。

1989年

  元月8日,萍鄉市人民政府發出«關于拓寬集資渠道,加強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的若干規定»。

  3月12-14日,全省人口教育、幼兒教育工作會議在萍鄉召開.

  3月25日,市政府辦根據省教委文件,成立“萍鄉市中等學校招生辦公室”,高招工作和中招工作首次分離。

  3月,市人民政府作出«關于改革萍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各區教育經費由區財政安排,市財政不再下撥。

  5月18日,萍鄉教育學院部分學生和萍鄉二中、萍鄉五中部分教師上街游行,聲援北京部分高校學生之絕食活動。次日,江西煤校、萍鄉師范、萍礦職大、宣風職中部分學生上街游行;萍鄉教育學院部分學生及萍鄉二中個別教師在市政府門前靜坐。事發后,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領導與之對話。

  8月28日,萍鄉中學“少年班”毛春宇(14歲),曾建林(15歲),顧永琳(15歲)被重點大學錄取,成為萍鄉市首批少年大學生。

  蘆溪區華云鄉中學副校長段承鑫 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于9月28日赴京參加國慶40周年觀禮。

  10月11-14日,市政府組織市人大教科文委員會、市政協專門委員會、市教育局、市計委、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人事局等部門,分為五組,按國家和省部署對全市中小學教育工作進行五項督導檢查.

  12月5日—17日,市政府組織以市人大主任為顧問、分管教育的副市長為團長的教育考察團,赴湖北、湖南進行教育專題考察。

  12月26日,市委常委會審議«萍鄉市1989—2000年教育規劃(草案)»。30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審議并予以通過。

1990年

  2月24日,市委、市政府等六套班子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提出“重振萍鄉教育雄風”的口號。

1991年

  1月,宣風職業中學榮獲國家教委、計委、人事部、勞動部、財政部頒發的“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同時還榮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科教興農先進學?!?。

  4月,我市榮獲省義務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92年

  元月7—15日,我市對中小學校園“六配套”進行驗收。確認1991年全市完成校園“六配套”學校總數為503所。

1993年

  4 月1日,經國家教委批準,萍鄉教育學院改建為萍鄉高等??茖W校。年底,國家教委又下文確定學校為副廳級建制。

1994年

  6月16日,中國教育電視臺開始播放萍鄉市教委攝制的“紅土地的囑托”、“無悔的選擇”、‘’‘’‘’‘’“地理圖導圖練”等專題片。

1995年

  3月13日,市政府發出《關于進一步增強執法意識,加快義務教育實施步伐的通知》,提出我市要在200年以前實現九年義務教育。

1996年

  12月,國家教委教育督導團組織國家督學對蘆溪縣“兩基”進行審查,確認達到了“兩基”標準,為全國第三批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語文盲縣,并頒發獎牌。

1997年

  12月10日,萍鄉市人民政府發出《批轉市教委關于萍鄉市全面實施中小學素質教育方案的通知》。

1998年

  6月8日,省教委確定我市為“素質教育實驗區”。

1999年

  3月8日,江西省教研評估會在我市召開,對我市教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

  4月16日,市教委榮獲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集體”稱號。

2000年

  2月21日,市政府發文決定從2000年秋季到2001年秋季,我市小學分兩個年度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

  7月26日,中央教科所決定,萍鄉市為全國首批小學開設英語課實驗地區之一。

2001年

  5月18日,省第一工業學校伍淵同學經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三好學生標兵”稱號?!叭嗣袢請蟆?、“中國青年報”等報刊刊登了這一消息。省、市各報亦報道了伍淵同學先進事跡。

2002年

  6月10日,我市“高中新課程方案與素質教育課程化的研究”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批準,列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程。

蘆溪縣獲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2003年

  2月14日,萍鄉市教育局榮獲教育部、中央組織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事部和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頒發的“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單位”。

  5月30日,安源區榮獲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區)稱號。

2004年

  10月14日,榮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的萍師附小曾斯彧從北京載譽回萍,受到市委書記陳安眾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會見和祝賀。

2005年

  6月1日,在中國少年先峰隊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萍鄉六中曾斯彧代表全國少先隊員為胡錦濤總書記系上紅領巾。

  8月25日,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政府糾風辦轉達《江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的實施意見》,在全市政府舉辦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學校及特教班)全面衽“一費制”收費辦法。

2006年

  2月28日,省教育廳等七部門表彰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萍鄉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和萍鄉市大安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受到表彰。

  11月11日萍鄉中學建校100周年慶典大會隆重舉行。

2007年

  4月3日,全市教育工作暨職業教育工作會在市機關會議中心召開。會議主要內容是貫徹落實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06年工作,部署“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任務。

  9月30日,萍鄉四中被評為2007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萍鄉中學胡朝霞(女)被評為2007年全國模范教師。

2008年

  1月28日,省教育廳轉發通知,萍鄉市教育局關工委榮獲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4月7日,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現萍鄉中學高一年級學生曾斯彧同學光榮入選江西省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9月8日,省教育廳下文命名萍鄉中學、萍鄉六中、上栗中學、蘆溪中學、萍師附小為“江西省中小學和諧校園”。

    秋季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啟動。

2009年

   1月5日,省教育廳副巡視員楊慧文等一行五人到市教育局、安源區、湘東區等領導陪同下,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走訪慰問安源區、湘東區20名困難教師和20名困難學生,給困難教師每人送去600元,困難學生每人送去500元慰問金,并詳細詢問了他們工作、生活、學習情況。  

   1月15日,省教育廳下文表彰全省教育系統“規范管理年”活動先進集體(贛教字[2009]1號),萍鄉市教育局、開發區教體局、蘆溪縣教育局榮獲全省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先進集體; 

  1月16日,市政府下文表彰2008年全市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先進單位的決定(萍府字[2009]3號),萍鄉市教育局榮獲2008年全市政風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4月29日,省教育廳發出新增59所省重點中學和55所省重點建設中學的通知(贛教基字[2009]23號)我市萍鄉三中、安源中學、湘東中學新增為江西省重點普通中學;萍鄉二中、萍鄉田家炳中學、麻山中學、福田中學新增為江西省重點建設普通中學。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歸巢資訊 2013-1-16 01:56
本人有幸成為其中一所學校建校的第一位學生!

查看全部評論(1)

歸巢網-萍鄉房產云

QQ|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6 03: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
国产91一级a爱在线观看,欧美黄色网站一区二区,亚洲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亚洲色无码一级毛片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人人人人玩人爽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综合色婷婷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观看播放 |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又爽又高潮的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