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土話:莫讓方言成“路障”――萍鄉印象筆者發現不少萍鄉人講不好普通話,有些萍鄉人講起萍鄉本地話來隨心所欲口若懸河,而在一旦需要講普通話的場合時,卻結結巴巴辭不達意。當地有一句順口溜說“天不怕,地不怕,萍鄉人就怕講普通話。”因此,一些萍鄉人索性不講普通話,而用萍鄉話與人交往,并稱普通話為“官話”,當地人與當地人之間說話若不講本地土話而講普通話,往往就會被人稱為“打官腔”,視為另類而招人一番諷刺嘲笑。 萍鄉是我國南方最早進行現代化煤炭開采之地,素有“北有開灤,南有萍鄉”之說,因此萍鄉有著深遠的影響,江西煤炭行業會講萍鄉話的人數眾多,因而萍鄉話也就被人們稱為“江西煤炭行業的普通話”,許多萍鄉人大多往往以此為榮。 萍鄉話尤其是萍鄉鄉下一些地方方言土語,外地人聽起來有如講外語一般難懂,特別是當說話者語速較快時,就是萍鄉地區以外的省內其他地方的人聽起來有時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萍鄉話的難懂,有兩個關于萍鄉方言的笑話可以管窺一二。 上世紀80年代,四五個萍鄉人到北京出差,結伴游玩八達嶺長城后已是臨近傍晚,眼看最后一班返城的公共汽車時間將過,而他們若排在公交車站長長的等待隊伍之后,則有搭不上車的危險。為了能保證搭上最后一趟回城的公交車,于是,其中一個膽大的插隊進入了候車長龍的前頭,并用萍鄉方言大聲喊叫著老實排在隊伍后面的伙伴們上前面來,他們的舉動受到排隊候車的人們的一致譴責,但他們強打精神裝作充耳不聞,依然用萍鄉方言高談闊論。周圍的人們見指責絲毫不起作用,終于有人“明白”并給予他們特殊的寬容:“哦,原來是少數民族兄弟,那大家就照顧一下他們吧。”旁邊好奇的人問他們是啥民族,他們中一人用自己的方言告訴他:“和你們一樣子的民族!”問者和旁邊的人一個個都傻了眼,直怪自己見識少:“我怎么沒聽說過有這么一個民族?” 另一個故事是說,有一個不會講普通話的萍鄉人來到上海一家小餐館用餐,進門一坐下來,就用方言大聲說:“午(注:萍鄉方言‘搞’或‘做’的意思)碗面!”過了一會兒,服務員給他端上來五大碗煮好的面條,他一看氣不打一處來:“我又不是牛肚!”意思是怪服務員搞錯了,自己哪來那么大的飯量?沒想到,服務員轉身又給他端來一盤炒牛肚。他更氣了,又來一句萍鄉話:“操蛋!”服務員忙又幫他端來了一盤炒蛋。就這樣,熱騰騰的食物在他面前擺了滿滿一桌子。 普通話,是我國人們交往的標準語言,俗話說得好,說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方言雖然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之一,但在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再好的方言也有其地區局限性,并必然對人們的社會交往形成制約。所以,愛好和善于講方言的人們,也有必要認真學好并會講普通話,莫讓方言成為制約人際交往、阻礙企業通向市場的“路障”。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