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請用微信或QQ注冊登陸

登錄或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我的足跡 房產交易稅計算 房貸計算 均價計算 高級搜索 樓盤大數據 萍鄉社區分布
歸巢網 主頁 歸巢文化 查看內容

萍鄉人李德才:大渡河十八位勇士之謎

2012-10-22 14:07| 發布者: 歸巢發布員| 查看: 6047| 評論: 0

摘要: 萍鄉人李德才:大渡河十八位勇士之謎 李德才,江西萍鄉人,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河北省保定市政協原副主席、軍分區司令員。   熟悉李德才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土佬”。相傳在紅軍初創時期,紅3軍攻 ...

萍鄉人李德才:大渡河十八位勇士之謎
李德才,江西萍鄉人,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河北省保定市政協原副主席、軍分區司令員。
  熟悉李德才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土佬”。相傳在紅軍初創時期,紅3軍攻下吉安之后,繳獲了一批物資被服,分到李德才手里一條西裝褲子。他不假思索地把褲子反穿在身,還振振有詞地告訴別人,那個開口是用來屙屎方便的,被大家傳為笑談。這個笑話后來傳到紅軍總政委毛澤東耳中,他聽后笑著說道:“這個‘土佬’。”“土佬”由此得名。
  李德才作戰十分勇敢,林彪和聶榮臻非常賞識,在紅一方面軍相當有名,無人不曉。
  提起“土佬”,中央紅軍的老同志都說他是大渡河18勇士之一,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保存的第68軍軍史中也有明確的記載:“升編縱隊時,團級干部中,亦保有相當一批老干部,其中有參加大渡河的18勇士之一的李德才同志。”
  可是,后來各種報刊又稱強渡大渡河為17勇士,名單上并無李德才。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李德才自己邀功還是歷史記載有誤?通過翻閱大量的歷史檔案和采訪有關人員,筆者證實了之所以大家稱他為大渡河18勇士,的確是事出有因的。
  
  一
  
  1935年5月,李德才所在的紅一方面軍紅1師紅1團在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員、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1軍團政委聶榮臻的帶領下,順利地通過彝人區之后,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一定要不惜任何代價,趕在薛岳、吳奇偉數十萬大軍之前,強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四川境內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發源于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奔騰在橫斷山中,流至石棉縣,突然掉頭向東,形成一個90度的大轉彎。安順場便位于大渡河大拐彎以西20公里處。這里河寬約300米,流速每秒4米,水深30米。河底亂石嶙嶙,形成無數漩渦,俗稱“竹筒水”,可讓鵝毛沉底。由于水深流急,駕船橫渡時,先得把船拉到上游200米處,放船后,要有十幾個船工,篙櫓齊使,與水流形成一種合力,方能使船斜沖到對岸。對岸有石坎,如靠岸不準,撞上岸邊石壁,將船毀人亡。因水流湍急,波濤洶涌,為舉世聞名的顯要渡口,也是橫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上的一道天塹。
  據史書記載,太平天國名將翼王石達開率部到大渡河渡口,因強渡失敗,全軍覆沒于此,從而拉開了太平天國起義最后失敗的大幕。此次,蔣介石不惜血本,不僅讓自己的嫡系打頭陣,還拉攏劉湘、楊森等地方軍閥,組織了幾十萬大軍前堵后追,目的就是要讓紅軍在大渡河渡口成為“石達開第二”。
  作為紅軍北上抗日的先遣隊,紅1團擔負的重任空前,搶在敵人前頭渡過大渡河,成了中央領導和全團指戰員唯一的心思。
  經過一天一夜冒雨行軍,李德才的重機槍排和1營戰友們在楊得志團長的率領下,趕到了離安順場十幾里地的一個小村子。
  團長楊得志和1營長孫繼先急匆匆地來到村子里設置的前線指揮所,這是老鄉挖煤用的一個小草棚子。劉伯承和聶榮臻在昏暗的馬燈下向楊得志和孫繼先交代任務,聶榮臻首先問道:“敵人派飛機撒傳單,說我們毛主席要成為石達開第二。哎,你們兩個知道石達開嗎?”
  這兩個當年20歲出頭的紅軍指揮員,都是參軍后才學了些文化,自然不了解歷史上的那些典故了。
  楊得志撓了撓頭皮,笑笑說:“我聽旁的人說,石達開是石頭,蔣介石是石腳。他們當然都不行嘍。”孫繼先是山東曹縣人,亮著大嗓門說起話來更是直爽逗人:“就是!管他什么‘十達開九達開’的,咱們是紅軍,走到哪里都得開!”
  見兩人這副模樣,劉伯承簡要地給他們講述了70年前發生在大渡河畔的那段歷史故事,然后命令他們帶1營去完成3項任務:第一,殲滅安順場的全部敵人,殲滅后,點一堆火,作為信號;第二,部隊占領安順場后,迅速找船,找到后點一堆火;第三,把一切渡河工作準備好后,再點一堆火。最后強調:“我和聶政委帶后續部隊馬上就到,記住,三堆火!”
  孫繼先接受任務后,回到營里馬上召開了連以上干部會,研究制定了戰斗分工:1連攻正面,從安順場西面沖;3連從西南面沖;2連和營重機槍排從東南沿河邊沖并負責找船。
  經過簡短的準備,李德才率重機槍排跟隨1營營部和2連從東南河沿迅速占領了有利地形,用火力掩護紅軍對敵人占據的安順場發動了攻擊。
  
  二
  
  就在這天夜里,大渡河一帶有名的地方勢力、川軍二十四軍彝務總指揮部營長、家住安順場的賴執中回了家。他是為阻擊紅軍被派住彝居區栗子坪的,但當他聽說紅軍已到瀘沽的消息后,就帶1個排的兵力撤回了家鄉。賴執中一進安順場就看到老百姓為反對燒房子而哭天嚎地,亂成一團。安順場街上的房子大半是賴家的,他認為紅軍過大渡河絕不會走當年石達開覆沒的老路,如果貿然燒街,自己豈不白受損失?因此,他便和正準備放火的川軍排長爭執起來,甚至達到即將動槍的程度,最后兩人撕扯著到東岸守軍團部說理。賴執中在團長余味儒面前表示,已經在從冕寧到安順場的沿途都留有放哨人,并保證只要紅軍朝安順場方向來,就馬上燒街。因此雙方決定暫不動手,靜觀事態變化。
  雖然賴執中存在僥幸心理,但仍作了防御措施,心想萬一紅軍來了就得逃往東岸,于是將他從安靖壩回安順場的那只船留在西岸河邊,并令駕船的船工們不得離開一步,違者殺頭。同時,又分派自己帶的那個排1個班守船、1個班看守他的“公館”、1個班在街上日夜巡邏。
  午夜之后,紅1團1營在團長楊得志和營長孫繼先的率領下,沖下山坡,沿著亂石小路跑步前進,神不知鬼不覺地直插街心。紅軍尖刀排與敵巡邏兵相遇而接火,展開了一場短促的戰斗。敵人且戰且退至賴執中家的石砌高墻上進行固守。賴執中聽到槍聲后,還誤認為是河對岸的駐軍來偷襲安順場,因為賴執中認為紅軍還在100公里以外,不可能來得這樣快。因此,命令兩個班的敵軍在高墻上死守。
  在夜色中,李德才帶著重機槍搶占了院子對面的一處碉樓,用猛烈的火力將敵人死死壓制住。紅軍戰士們乘勢向守軍喊話:“我們是紅軍,繳槍不殺,快投降吧!”這時,賴執中看到大勢已去,知道再也抵擋不住了,于是在一片混亂中和幾個衛士化裝成老百姓翻墻而逃。
  戰斗打響時,守船那個班的敵人正在河邊碉樓里賭錢、喝酒,聽到槍聲后慌忙押起船工向對岸逃跑。恰好這時1營2連指導員黃守義帶著戰士沿河搜索渡船,發現水面上有黑點移動,又隱隱約約聽到劃水聲。追上去發現是一條船,但已離岸十幾米遠了。黃守義立即命令戰士們用機槍向空中打了一排子彈,跳入河中奮不顧身地沖向船只。那些逃跑的敵人怕死,又乖乖地將船劃回來了。奔襲安順場的戰斗一舉成功。
  
  三
  
  清晨,下了一夜的雨停了。
  在安順場街頭的一座青灰色的石碉樓上,隨紅1團主力趕來的劉伯承和聶榮臻一見楊得志他們就生氣地責備:“讓你們點的三堆火呢?”
  “呀!”楊得志啪地拍了一下腦袋,不好意思地說:“光顧搶占渡口和找船了,一著急,把這事給忘了。”
  劉伯承擺擺手:“算了,先給我們介紹介紹渡河的準備情況。”
  楊得志說,為了確保渡河戰斗成功,紅1團把6挺重機槍全部集中在了渡口旁的突出部,1軍團僅有的炮兵連也在趙章成的帶領下趕來助戰。
  聶榮臻聽到這里,從窗戶中看著正在河邊搶修工事的紅軍戰士們,突然想起了什么,問楊得志:“哎,土佬來了嗎?”
  楊得志笑笑:“來了,還專門為他配備了兩挺機關槍呢。”
劉伯承奇怪地問:“土佬是誰?”
  聶榮臻笑著講了李德才綽號的來歷,補充說:“他是我們1軍團最優秀的機槍射手,每次重要戰斗都少不了他的。”
  劉伯承大笑起來,饒有興致地說:“走,看看去,究竟啥子個土樣?”
  一行人走下碉樓,來到河邊的重機槍陣地上。
  這時,李德才帶著重機槍排的4班長夏天海、5班長邱神坤,和楊得志特意指定掩護渡河的團部警衛排特等射手劉桂仔、袁行安、朱遠海等人正在河邊山坡上搶修工事。
  大渡河兩岸都是陡峭的山崖,渾黃色的河水咆哮著向下游傾瀉,一個個巨大的浪頭拍擊著河岸,濺起沖天的浪花。借著晨光,李德才看到河對岸是高達幾十公尺的峭壁,用石板砌成一條40多級的臺階直通渡口。山坡上有個小村子,敵人在那里修有4個碉堡,四周還挖了散兵壕,有大約1個營的敵人據守。
  李德才估計敵人如果發起反沖鋒一定會走那條石階小路,便仔細地目測了射擊距離,為兩挺重機槍裝定好標尺,反反復復地瞄了好一陣子。事后證明,他的這一舉動是極其重要的,為保證渡河戰斗的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
  重機槍排的其他戰士看排長這樣認真,也都體會到了戰斗的艱巨,于是更加起勁地修著工事,把6挺寶貝重機關槍擦拭得锃亮。
  1營長孫繼先認真檢查了布置好的重機槍陣地,然后給李德才和機槍排的戰士們講渡河的重要性。這時劉伯承、楊得志來到陣地上。楊得志大聲喊道:“老李!老李!”
  因為李德才那時已經32歲了,在紅軍基層連隊中屬于元老級,所以人們除了喊他的綽號,也都尊重地叫他老李。李德才正俯在他那挺心愛的馬克辛重機槍上擺弄著,頭也沒抬,只是隨口問道:“有么子事?團長。”
  聶榮臻看看滿臉是汗的李德才,遞上自己的手巾:“喘口氣,總參謀長想看看你呢。”
  李德才這才發現聶榮臻和劉伯承等首長們來到身邊,不好意思地抬起身,恭恭敬敬地敬了一個禮。
  “好一個土佬。”劉伯承上下打量著黑黑壯壯的李德才,不由夸贊起來。
  楊得志趴下身子,順著機槍向對岸瞄了瞄:“老李,壓制敵人火力有把握嗎?”
  “沒問題!”李德才斬釘截鐵地答道。
  劉伯承拍拍李德才的肩膀,面向周圍的紅軍戰士們大聲說:“好好打,這可是關系咱們紅軍生死存亡的一仗!”
  他擺擺手,讓大伙圍坐在周圍,講到當年石達開帶著20萬人馬脫離太平天國遠征廣西、四川,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之下,冒雨來到了大渡河邊。等大雨剛停,翼王派了1000名勇士乘木筏搶渡大渡河,可是對岸清軍防守嚴密,密集的彈雨傾落在筏子上,勇士們不死便傷,無法靠岸。筏子被激流沖的在河心打轉,撞在礁石上船體碎裂,將士們紛紛落水,石達開只得下令鳴金收軍。
  說到這里,劉伯承不無擔心地看看湍急的大渡河,沉重地繼續說:最后清軍知道太平軍糧盡彈竭,就聯合了當地武裝進攻翼王行營。太平軍雖然拼死抵抗至正午時分,但10萬人只剩下了8000人。石達開率眾沿大渡河南岸突圍東走,又被老鴉漩的激流所阻擋,他的夫人和孩子一個個投入激流中自盡,將士們投河而死的也不下兩千人。翼王自己也不幸被清軍槍彈射中右腿,落入了清軍手中,后來又押送成都處死。
  就在石達開死后第二年的,天京被湘軍曾國荃所攻占,天王洪秀全先已服毒自盡,忠王李秀成和幼天王先后被俘遇害,太平天國覆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劉伯承說起往事,無限神傷。他猛地站起來,揮著手對大家說道:“同志們,紅軍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你們一定要堅決地渡過河去,消滅對岸的敵人!”
  李德才和戰士們激昂地站直了身子,響亮地回答:“請首長們放心!”
  
  四
  
  很快,楊得志和孫繼先在1營2連組織起由熊尚林擔任隊長的渡河奮勇隊。
  參加渡河的全體隊員都配備了1支駁殼槍和1支沖鋒槍,每人還在肩頭斜背了1把大刀,在熊尚林的帶領下在河邊做最后的準備。
  熊尚林是江西高安人,是和李德才一起由紅3軍7師改編加入紅1團的,參加過中央蘇區的5次反“圍剿”斗爭。翻開紅1團的戰斗歷史,血戰湘江、兩渡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等都有他的身影。
  雖然熊尚林因為擔任大渡河突擊隊隊長被載入史冊,然而,這樣一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勛的傳奇人物,長眠在河北省崇禮縣60年卻鮮為人知。
  抗日戰爭爆發后,熊尚林隨紅1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獨立團第1營參加首戰平型關后,又隨聶榮臻留在太行山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后來,他由宋時輪帶領的八路軍第4縱隊挺進冀東,參加了平西敵后斗爭。1941年,熊尚林及部分戰斗骨干奉命由平西開赴平北地區開辟以大海陀山為中心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雖說他和李德才一樣,作戰勇敢,戰功卓著,但因為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到了1942年,仍在平北軍分區第40團擔任連長。不久,他調到崇禮聯合縣大隊擔任第1中隊長,于當年農歷端午節,他率部隊從張家口大境門外轉移到崇禮縣西溝的范家西溝村草場溝附近時,不幸因故犧牲,當時遺骸葬在西溝。上世紀60年代初,當地政府把熊尚林烈士遷葬至河北省崇禮縣烈士陵園。
  這樣一位英雄,由于犧牲得太早,估計連后人也沒有留下。筆者在寫此文過程中,曾經通過電話采訪了江西省高安市史志辦公室,他們查閱了檔案資料后很遺憾地說,這個人物在高安黨史資料中并沒有記載,他的家鄉具體在什么地方也沒人知道。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到了2002年,崇禮縣的少先隊員們來到修葺一新的烈士墓地,將一壺大渡河水和60顆色澤各異的鵝卵石安放在墓碑前,它們是由四川石棉縣安順場八一希望小學“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隊”從當年勇士登船岸口處專門采集的,用以表達后人對大渡河英雄60年的思念……
  由于熊尚林和李德才同是江西老表,又是紅3軍時期的老戰友,平時關系很好。這時,熊尚林找到他,兩人在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畔尋了塊石頭坐下來。
  一袋煙抽畢,熊尚林在石頭上磕磕煙袋鍋,開玩笑地說:“哎,老李,一會兒過河時你的機槍可得打準點啊,別讓敵人把我們報銷了。”
  李德才拍了拍胸脯:“放心吧,用我這挺機槍掩護你,只要敵人的子彈擦破你身上一層皮,我就永遠不打機槍了。有老李在,你們就放心地渡河吧。”
  熊尚林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不死在河里,讓我抓住對岸的一塊石頭,順著石縫我也能上去。過河再見!”說完,他頭也不回地率領8名奮勇隊員們登上了小木船。
  
  五
  
  天大亮以后,渡河戰斗打響了。
  在十幾個號兵激昂的沖鋒號聲中,熊尚林帶著8位勇士乘木船向對岸劃去。紅軍陣地上,幾十挺輕重機槍在李德才的帶領下一起吼叫開了,趙章成和他的迫擊炮也準確地射向對岸敵人的碉堡。
  渡船劈流破浪,剛駛到急流區,敵人就集中火力向小船射擊,敵人的炮彈也紛紛落在小船旁邊,頓時掀起巨大水柱,幾乎將船拋向空中。當勇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劃到河中央時,突然,敵人的子彈擊中了一位船工,小船在水面上慢了下來,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這時,紅軍的一名司號員被河中木船的險情驚呆了,中央工作隊隊長肖華立即從司號員手中奪過軍號,自己吹了起來。
  站在河岸重機槍陣地上的劉、聶首長更是焦急萬分。劉伯承大聲命令李德才死死封鎖敵人的火力點,同時命令炮手轟擊敵人的碉堡。李德才輪換著使用兩挺重機槍,兩個戰士不停地為他供子彈。這時機關槍叫得更歡了,子彈像雨點般打在敵人碉堡射擊孔周圍,趙章成的迫擊炮也準確地掀翻了敵人的兩個碉堡,敵人的火力頓時弱了下來。河中央的勇士們也紛紛拿起了船槳和木板劃船,木船又開始向對岸移動。
好不容易船靠了岸,熊尚林帶領戰士們跳下船,蹚著齊腰深的河水沖上岸。這時只見村子里擁出200多名敵兵,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在軍官們的督戰下順著山坡上小路沖下來,企圖將紅軍戰士重新再擠進河里。情況一下子變得危急起來。
  一直在重機槍陣地邊觀戰的劉伯承和聶榮臻,沖著李德才和趙章成著急地喊出了聲:“打,打,快打呀!”
  由于剛才一陣急射,炮兵陣地上只剩下3發炮彈。
  趙章成是河南洛陽人,比李德才小1歲,過去在國民黨西北軍部隊時信佛,每次戰斗都要念上一段經文,祈求佛祖寬恕自己殺生。1931年他參加紅軍后和李德才一起在紅3軍,擔任9師炮兵連長,但他求佛的老毛病還沒全改過來。只見他在迫擊炮旁雙手合十,嘴里還不住地在那里嘟囔著什么。
  見他這樣,楊得志有些急了,厲聲喝道:“老趙,你在搞什么名堂?”
  在團長的催促下,“嗵!嗵!”趙章成發射出的迫擊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在敵人群里開了花,敵人馬上四散開來,為重機槍提供了極好的射擊機會。
  李德才把軍帽摔在地上,臉色更黑了,“媽的,你們來吧!”他緊緊地把住機槍手柄,打出的點射像教程規范一般。子彈雨點樣潑向河對岸的敵群中,敵人東倒西歪,像谷個子般一個個倒了下去。
  聚集在河邊觀戰的紅軍戰士們高興得鼓起了掌,有人大聲地喊了起來:“土佬,打得好!”“土佬、打得好!”
  連劉伯承也被這熱烈的戰斗氣氛感染了,他放下望遠鏡,用力地揮著手,親昵地罵道:“好,好,這兩個龜兒子硬是打得好!”
  肖華挺起胸膛,手中的銅號吹得更響亮了,其他各連的司號員也都吹響了激越的沖鋒號。
  在號聲和戰友們的鼓舞下,熊尚林和勇士們飛一樣沖上山坡,一陣手榴彈,一陣沖鋒槍,很快消滅了殘余的敵人,占領了敵人渡口的陣地。
  緊接著,在勇士們的掩護下,李德才帶著重機槍和營長孫繼先乘第二船也過了河。敵人仍然不甘心失敗,向渡口陣地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撲。第一批渡過去的勇士們占領了敵人的碉堡,在第二船到達的李德才重機槍掩護下,戰士們揮舞著大刀沖向敵群,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把渡口牢牢地掌握在了紅軍的手中。
  李德才登岸以后,迅速帶領戰士們占領了制高點,居高臨下向敵人猛射,敵人向富林方向潰逃。這時,后續部隊也上來了,紅軍趁勢窮追不放,一口氣掃除了沿河20公里的敵人,直到占領了美羅場側翼的野豬崗山頂,才停止了追擊。
  強渡大渡河的戰斗以紅軍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六
  
  在渡河戰斗中到底是18勇士還是17勇士這個問題上,見諸書報刊的有不少的說法。
  通常的說法是17勇士乘一條船強渡過河,奪取了大渡河戰斗的勝利。
  那么為什么人們還說李德才是18勇士之一呢?
  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對于這個問題,早在解放戰爭年代,東北教育社通聯組曾就強渡大渡河是17勇士還是18勇士的問題致函詢問中央秘書室,中央秘書室又將此函轉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新聞處,新聞處調查后的答復是:“據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第1師第1團團長、親身指揮強渡大渡河戰斗的楊得志將軍談:當時強渡大渡河的確是17個英雄,內中16個是1營各連選調的班長、排長、戰士……連長熊尚林為隊長,共17人。同時在強渡大渡河時,有很多人在隔河打掩護也確實打得很好,尤其是趙章成同志的迫擊炮和李德才同志的重機槍,起了極其重大的作用……后來傳說有18勇士,也許是把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也算進去了。”
  另外,因為渡河時船太小,突擊隊的確是分兩批過的河。楊得志上將曾在《星火燎原》一書中回憶:“過了一會渡船又回到了南岸,孫繼先同志率領機槍射手上了船,向北岸駛去,繼后我隨之過河。”
  后來擔任過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的孫繼先中將也在《強渡大渡河》一文中講道:“船又靠岸了,我帶著2班和兩挺輕機槍、1挺重機槍共8個戰士跳進船里。”
  李德才保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檔案館的自傳中也寫道:“大渡河戰斗我自愿報名參加突擊隊,跳入水中,乘第二只船過河。”
   由此可見,在強渡大渡河的戰斗中,稱李德才為18勇士也是事實。
  另外,渡河戰斗結束后,由于李德才和趙章成在戰斗中的特殊貢獻,1軍團領導專門授予了他倆和楊得志、孫繼先同17勇士每人一身灰軍裝和一雙膠皮鞋作為獎勵。這對于長征途中每天要行軍打仗的紅軍戰士來說,是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的最高獎賞。
  第二天,毛澤東、朱德和一軍團長林彪都來到了大渡河邊,先遣司令劉伯承見中央負責人都平安到達安順場,心里也很高興,他要楊得志從村子里搞來幾缸米酒,在江邊請大家暢飲。他們有好些天不見面了,一路上各自都有些奇聞趣事,于是,乘著酒興,興致勃勃地聽劉伯承講述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經過。
  當聽到李德才和趙章成的事跡時,毛澤東他們被逗得哈哈大笑。張聞天不解地問:“‘土佬’是怎么回事?”
  毛澤東放下手中的酒碗,興致勃勃地給他們講起了李德才綽號的由來,幾個人笑得更厲害了,連一向不茍言笑的林彪,臉上也露出了少有的一絲笑容。統帥們歡快的情緒影響了周圍的紅軍戰士們,把當前嚴重的敵情沖淡了不少。
  1935年5月2日一軍團的《戰士報》以“向牲部(長征中紅1團的代號)全體指戰員致敬禮”為題,表揚了紅1團勇士強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跡。
  在《西行漫記》一書中,美國記者斯諾也專門寫了一節“大渡河英雄”,高度評價了強渡大渡河的重要意義:“強渡大渡河是長征中關系最重大的一個事件。如果當初紅軍渡河失敗,就很可能遭到殲滅。”
  當毛澤東和中央領導接見李德才和17勇士時,朱德總司令熱情地贊揚:“你們用自己的勇敢換取了戰斗的勝利,避免了更多的傷亡,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你們的英勇行為永遠不死。”
  這句話傳來傳去,就變成了李德才和大渡河的勇士們都因戰功卓著,被朱毛授予了“免死牌”,以后無論犯了多大的錯誤,都可以無罪免死。為了證實真偽,筆者最近向李德才的夫人求證,她講述了朱老總的這段話。
  李德才和大渡河勇士在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改變紅軍命運的歷史功績,永遠成為了人民軍隊戰史上輝煌的一頁。
  為紀念紅軍大渡河戰斗,當地人民政府于1983年5月,在安順場大渡河畔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鄧小平題寫碑名。時任紅一軍團政委的聶榮臻元帥,后來為大渡河紀念館題詞:“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兩軍夾擊上,瀘定決分曉。”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最新評論

歸巢網-萍鄉房產云

QQ|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6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
国产91一级a爱在线观看,欧美黄色网站一区二区,亚洲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亚洲色无码一级毛片一区二区网站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国服瑶 | 亚洲午夜尤物在线观看 | 五月婷久久综合狠狠爱97 | 日本曰女人免费在线刺激 | 天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