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區將現舊時繁華
![]() ![]() ![]() ![]() ![]() ![]() 萍鄉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區將現舊時繁華 保護與更新規劃方案已經出爐 本報記者 梁永明 實習生 董萍 鄭斌 南正街位于我市萍實橋(南門橋)橋頭,是舊城區改造后,我市僅剩的保存較完整的一條古街道。當你走近她時,立即能感受到她撲面而來的古樸氣息――白墻灰瓦,林立的馬頭墻,無不書寫著老街走過的風雨。經過一百多年時光的洗禮,南正街顯得有點老態龍鐘,猶如一位已經步入晚年的老人,街道一側為數不多的瓦房和水門下過街廊還依稀能讓人看到她曾經的美麗與繁華。 探訪古城墻遺跡 沿著南正街街道行走,一路上米店、布料店、藥材店等商號店鋪仍舊是這條老街一道獨特風景,老街濃厚的商業氣息多年來未曾改變。走在街上,商販的吆喝聲已經聽不到了,但兩邊的店鋪還是能讓人依稀觸摸到南正街的過去。街道兩旁現代的平房與古老的瓦房訴說著老街走過的歷程。沿街的瓦房一般是兩至三層樓房,樓下店鋪,樓上住房,但現在大多已經不能住人,因年久失修,房頂的瓦片已經破敗,店鋪老板告訴記者,每到下雨天,屋子就會漏水。瓦房為木質結構,外面糊上一層泥土,再刷上白石灰,經歷百年風雨后,瓦房墻壁的泥土已經脫落,裸露著一根根木條。 穿過老街南側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巷,記者欲尋數百年前的城墻舊址。住在附近的劉奶奶指著記者腳下說:“你現在腳下踏著的就是老城墻的磚,1939年,城墻被拆毀,現在我家院子的圍墻上還有當年拆下來的城墻磚塊。”記者低頭發現,腳下的磚頭比旁邊的磚要厚,順著劉奶奶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城墻的地基。劉奶奶說:“城墻是沿著護城河萍水河修建的,自南向北、由東至西,緊緊圍繞著萍鄉城,南正街就是沿著南門橋段的城墻建起來的。” 記者找到從小生活在南正街的顏老先生。老先生已77歲高齡,祖祖輩輩都住在這條街上,他告訴記者,這條街上的房子都是清朝時修建的,有些房子由于年久失修,過于殘破,解放后又重新用紅磚修葺了一遍。 顏老先生還說,南正街正中央的主街道原本也是石板路,但在1939年時被修成了泥巴石子路面,最近這幾年又被修成了水泥路。站在南正街主街道上,記者看到,三米寬的水泥路兩旁仍鋪著約一米寬的石板路,雖然老街上的房屋、路面一百多年來幾經修葺,但是明清風格依舊濃郁,古樸風情猶存。 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區將獲保護與更新 老街已經走入暮年,其內部的矛盾日益凸現。萍水河沿河帶的臨時建筑,對萍水河兩岸景觀造成很大破壞,居住區內住宅用地與道路用地聯系不緊密,民居區內道路沒有形成系統,缺乏識別性和指向性,居民出入不方便;加上住房密度大,道路質量差,不管下雨還是天晴,都容易積水,街道兩邊車輛亂停放,居住區內綠化地很少,除部分條件好的單位住宅區有綠地外,大部分居住地缺少綠地,公共服務設施不足,沒有休閑場所、健身器材。 為了能讓這條古街道煥發青春,市政府將為她裝扮、美容。為打造萍鄉旅游業品牌形象,調整南正街風貌街區功能分區結構,協調周邊地區的建筑風貌,控制周邊建筑的容量、高度,完善各種配套設施、旅游設施和豐富娛樂設施,近日,記者從市規劃勘察設計院了解到,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區保護與更新規劃方案已經出爐。該條古街保護和更新的具體原則是保護是前提,發展為目標,形成保護與發展互動關系,重點突出南正街整體風貌特色,盡量保存歷史遺物的原狀,保護歷史信息的真實載體,在保證歷史風貌前提下,優化社區環境,增加社區活動,促進社區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循序漸進真正讓保護傳統風貌成為每個市民的自覺行動。 南正街的老建筑群 南正街是前人為萍鄉留下的一筆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南正街區現存的有影響建筑物有:孔廟、博物館、水門下城門、萍實橋(南門橋),其中孔廟建造于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距今已經270余年,為目前省內保存最好的孔廟;水門下城門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城墻已毀,現在僅僅剩下城門洞,據了解城門還曾是萍鄉縣城水運碼頭惟一的出入口;萍實橋始建于吳楚時,距今有1700多年,為三拱石橋,當時萍鄉陸路可以通湘贛,水路可以到達湘江。 文廟與萍師附小文物古跡區,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它們是規劃區重要的歷史文化載體:萍實橋頭主要是行政辦公、商業、居住用地;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坊與文廟是隔街而望,其建筑物為民國初期江西民居,也是萍鄉惟一保留下來的成規模的歷史建筑,它見證了近代萍鄉歷史的變遷,是近代萍鄉政治、經濟、文化的發源地。有著濃郁的清時風格的江西民居,建筑物均為清式結構,白墻灰瓦,連綿起伏的馬頭墻豎向木窗、前店后室功能布置,許多老萍鄉人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均坐落在這條街上。 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 南正街歷史街坊規劃定位主要為服務與市民商業、文化、休閑。首先要降低南正街歷史風貌區內的人口密度,有計劃、有目的遷出部分居民,使其由原來生活居住為主轉變為以商業、旅游、休閑服務為主。規劃分為主要的三大塊: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坊、萍鄉文廟片區、沿河路綠帶公園。 南正街從東(老衙門)至西(萍實橋頭)全長800多米,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以及較強民俗文化氣息,規劃要求不影響原有歷史風貌,對現有空間進行大的優化整合:萍鄉近代主要建筑物,從同樂酒樓到文廟一帶的歷史風貌建筑群將完好保存;八一街與同樂樓處將建一個文化廣場,該廣場不會改變傳統風格,作為南正街歷史風貌區的主要入口,屆時可引入人流、物流引入歷史風貌區。 在孔廟與禹門下城墻遺址基礎上,還將建立一個紀念廣場,與孔廟前廣場融為一體,體現孔廟大殿巍峨氣勢,同時對禹門下城墻遺址進行更好的保護;從孔廟到萍實橋頭則將修復一段100米的城墻,勾起市民對古城墻的回憶;在老衙門對面的沿河路旁,打通老衙門到萍水河的空間走廊,利用鳳凰池民間傳說的題材,建立鳳凰池公園;在八一街傳統風格文化廣場對面建立大型現代化商場,讓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 對街區建筑分類保護 歷史風貌街區的建筑物將按照建筑物的質量、現狀、利用價值、歷史保護價值的調查研究分為六類:文物類、保護類、改善類、保留類、更新類和沿街整飾類建筑。 孔廟大殿與禹門城樓為文物類建筑,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任何修繕保護措施都必須經市文化局、規劃局及相關主管部門批準后慎重進行;孔廟范圍內主殿以外其他附屬建筑為保護類,這些建筑都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樣式,修繕過程中必須依照現在使用的要求加以改造,但與孔廟大殿整體關系不受影響;保留規劃區內的公共建筑、學校、大型商場;改善類的建筑主要為規劃的南正街歷史風貌街區的臨街江西民居建筑,這些建筑如今現狀大多破爛不堪,規劃后將進行整體改造,對不能滿足使用要求的應當拆除重建,建筑風格保持原狀,建筑質量一般進行維修改造,風格統一;歷史風貌街主要為旅游、文化休閑、公共活動場所,江西民居的單一、窄小空間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內部的單一空間應改造為復合空間,以滿足商業、休閑娛樂建筑要求,外部保留原有建筑外觀形式;規劃區內建筑質量不高、年代久遠及與規劃區歷史景觀風貌不協調的建筑應拆除重新建。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