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濃郁 ——我的家鄉萍鄉的的飲食文化 我的家鄉是江西省的萍鄉市,今天我想來說一說我的家鄉的飲食文化。 《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個記載:楚昭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飴。昭王派人向孔子求教,孔子說:這是吉祥的象征啊!只有成就霸業的人才能得到它。從此,這塊扼吳頭楚尾的土地便命名為萍實之鄉---萍鄉。 從萍鄉地名的溯源來看,這片青山疊嶂,綠水環繞的沃土就與美食結下了不解之緣。根據考古資料發現:萍鄉西周時期的甬鐘,春秋戰國時期的銅鼎和陶罐.陶鬲等大量出土文物,印證了飲饌禮樂制度在萍鄉很早就已形成.三國寶鼎二年{公元267年},萍鄉設立縣治,便有了驛館.伙店.伙鋪.酒家等從事餐飲住宿的單位.唐.宋.元明.清時期,交通運輸還是以水路船運為主,萍鄉是贛江水系與湘江水系的交接部,官宦商賈都要在此換乘船只,因此促成了萍鄉餐飲業的繁榮.許多歷史名人也在萍鄉留下了不少贊嘆美酒佳肴的詩篇.萍鄉食風,深受吳楚文化特別是楚文化的影響,加上東漢末年,北方戰亂,大量中原百姓南遷到萍鄉,明末清初,福建.廣東兩省人民大量內遷到萍鄉,因此形成了萍鄉食風的諸多特色.經過兩千余年的繁衍生息,歷代勞動人民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使與“吃”有關的烹飪文化趨向昌明鼎盛,在煙熏火燎與刀勺鍋瓢的交響聲中,從廚者利用本地特有的物產,演繹出贛西美食的神奇和魅力。有如:大安冬粘米的清香,長平山羊肉的肥美,楊岐石雞的滑嫩,武功冬筍的甜爽,鮮活可口的禾花鯉魚,熱騰騰辣呼呼的楊胡子米面,早春翠綠的艾米古,冬月金黃的臘肉臘味……。 這些體現著濃郁鄉土風味的菜點,取材多用本地的山珍河鮮,土特產品,精于刀功,注重火候,講究制湯、用芡、調味,烹調多用燴、燉、爆、炒、煎、氽、蒸等技法。成菜或質火念味鮮,或滑爽軟嫩,或干香酥脆,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口味特點是咸、鮮、香、辣,少用醬色與厚芡,忌甜口,卻偏愛單獨的甜菜。 萍鄉飲食文化就是伴隨在這一方土地上代代繁衍不息的民眾和在這一方土地上綿綿流播的風俗而逐漸形成。萍鄉飲食文化從一個側面,既凸顯出萍鄉人的稟性與智慧,也反映出萍鄉人的生存狀況與風格。萍鄉飲食文化包含菜系、酒席、小吃及酒類。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17: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