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路過赤山,看到一寶塔,就上去看看, 塔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門楣石鐫“拱辰塔”三字。底層系麻石,第二層至頂層均為青磚,九級八角,每層有四個窗孔,八角均有石鐫風尾檐。高三十三米,壁厚零點五米。《昭萍志略》載:塔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塔底層門向北,《論語·為政第二》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故名拱辰塔。 拱辰塔周邊,人文遺跡豐厚。新石器時代至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各個時代都在此刻下過印記。1973年,塔周山坡先后出土多時代許多文物,諸如石器、陶器、銅器等。古塔保存完好,已列為萍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拱辰塔,位于上栗縣赤山鎮太寶山,同治九年(1870年)由鄉人公建。塔名取自《論語》:“子曰‘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拱之”詩句。該塔九層八面,塔高28米,底層直徑6.4米,底圍21.28米。 上栗縣赤山鎮距離萍鄉市區9公里,境內山巒滴翠,綠水長流。鎮政府所在地的大寶山上,巍然聳立一座造型獨特、建造精良的古塔,名為拱辰塔。大寶山真可謂是一座寶山,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約1萬年前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出土了相關的文物,證實當時這里曾是農耕聚落區域。塔名拱辰,取自古籍《論語》:“為政以行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為以仁德來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似的,無數的星辰都會環繞并朝向它,行仁政則天下歸心。古人取此塔名,頌揚仁政,富有濃郁的儒家色彩。 據《萍鄉縣志》記載:“拱辰塔在遵化鄉赤山市,同治九年里人公建。”清同治九年即1870年,當地人共建此塔。該塔九層八面,底層為花崗巖所壘成,二層以上采用白磚平砌到頂層,之間以長條形石相隔,石條疊伸成檐,每層開辟拱形站窗4個。塔高28米,底層直徑6.4米,底圍21.28米。 拱辰塔曾多次遭到雷擊,其頂部受損,失卻尖形而成平面形狀。抗日戰爭時期,因遭日寇槍擊,塔身彈痕累累,但卻穩如磐石屹立山頭,傲視天下。古塔八面來風,每層四窗透亮,歷經滄桑的拱辰塔,成為赤山鎮的歷史見證、文化遺存。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