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安源區作家協會部分會員應邀赴本市湘東區大屏山采風。大家時而說說笑笑,時而拍照,邊看風景邊玩,從半山腰的旁山公路攀登上去。到了屏山寺時,已過了吃午飯的時間,只有等重新做飯。吃完飯,鏡德住持便帶我們去登山頂。那是一條崎嶇的山路,離山頂足有二三百米海拔。路邊時有奇石可觀山下風景。登上山頂,視野頓感開闊,真有一攬眾山小的感覺。大屏山地處湘贛邊境,如一架巨大的屏風矗立在萍鄉、醴陵、瀏陽的邊界上,可謂雞鳴兩省三市。山上著名的太屏寺建于唐朝,有唐朝宰相房玄齡題寫的碑文為證。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揩其母曾在此避難,后其母病逝安葬于此,并留下一首詩表現其帝王野心。寺廟后面有一棵千年古杉。 返程后,大家紛紛寫來采風作品,現特以合集形式在安源作協微刊發表。 大屏山游覽感懷 文/劉才源 吳楚通忂處,峨峨聳大屏。 名臣修古剎,天子誦佛經。 霧重彌宏殿,風輕掃帝陵。 風光千載在,功過后人評。 大屏山寺 文/彭尋規 雙河合掌西舟渡, 楚尾吳頭古剎擎。 一寺兩門無界石, 三洲百姓共潮平。 游大屏山寺 文/一槑 千年古寺兩門開, 屬贛屬湘難仲裁。 普渡情中存你我, 梵音裊處一如來。 七絕•游大屏山寺 文/欣燃(羅智欣) 峰巒疊障顯蒼茫, 古剎雙門分贛湘。 昔日君王避難地, 如今靈寺圣名揚。 七律·詠大屏山 文/張艷琴 五月芳菲留寺院,煦風吹拂大屏山。 千峰競秀云煙處,兩水爭流玉帶環。 那夜星辰眠此地,今朝社稷可相關。 蒼松不老仍亭立,喜看中華盛世還。 贈屏山寺鏡德住持 西江貝奇 佛緣臨太屏, 為眾禱安寧。 心鏡無塵染, 梵音昭德馨。 搗練子·游太屏山 文/周蘭萍 如翡翠,太屏峰。 山路蜿蜒山路沖。 只聞客游歡笑語 踏青五月后山叢。 游大屏山 文/秋天 大屏仙山藏古剎, 風水寶地葬皇豖。 登高一覽闊吳楚, 更有雙龍朝西麓。 大屏山賦 文/李武 吳楚古剎,湘贛仙居。遠瞻昆侖,近綴衡廬。南通閩廣,北達荊吳。禪意關情,擇古剎而演教;凌閣爭勢,助群僧于門閭。于是煙月守恒,百世梵音于渺渺 ;春秋交替,四時香燭而徐徐。玉宇平臨,法施三千之界;塵寰俯瞰,福布十萬之居也。 觀乎風融仙境,霧怯瓊梳。坐兩省以攬淥水,攜三縣而藏金魚(1)。谷泉涌流,月臨而分天色;峰石突凹,樹抱而伴云舒。峰延重仞,壁立靈墟。松鼠登仙之憨態(2),豬頭馱印以癡愚(3)。千丈崖雞冠崖,崖崖之勝異;羅漢石龍頭石,石石于寡孤。鐘鼓鳴而山色暗,夕嵐起而炊煙鳧。海天色相兮橙黃綠紫,東南吳楚兮獨異絕殊。地到無邊,天作界也;山登絕頂,我為峰乎? 至若石碑疏鏤,丹文染濡。揭寶殿由來之奧密,述太祖藉以于命途。誠乃楊岐來龍,尉遲始建其古剎;洪武避難,伯溫佑助于皇圖。慧寂虛靜,玉堂高隅。其石山石塔皇陵在,乃古柏古松白首吁。有道是泉清悟道心,擇高山而舒演兩水;天朗參禪意,借圣地以教化眾徒耳。 嗟呼!山高寺屹,淥水蕩泓。水納日月,山鎮乾坤。披襟而惠風暢懷,八方紫氣;矚目而錦茵悅眼,四面云蒸。合十贊嘆,萬古禪宗。醉先圣流風之余韻,秉彝懿德;受教化洗禮于陶熏,仰我佛恒。誠祈彩煥太屏,得以勝似蓬萊而韶光久凝耳!(賦依詞林正韻) 注釋: (1)山下有一金魚石村。小時聽老人說,此地河中有一巨石猶如金魚,故取地名為金魚石。未曾考證,至今不知是否有詭。 (2)(3)均為山上怪石之名。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8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