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裝飾工程全部完工,室內已達入住條件,看著企盼6年的公租房終于可以入住,佳怡小區(qū)的住戶喜笑顏開;南門橋的李師傅拿到盼望已久的房產證喜不自禁,連聲感謝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員……黨的十九大以來,市房管局堅持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和改善人居環(huán)境為己任,以解決群眾信訪上訪問題為抓手,用實際行動為民解憂、為民辦實事,獲得市民的交口稱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幫困解憂 伴著春風,走進安源區(qū)佳怡花園小區(qū),1棟棟黃白相間的嶄新樓房,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分外明亮祥和。 佳怡小區(qū)是我市的公租房,于2012年開工,但因各種原因遲遲未交房,群眾為此上訪多次,嚴重影響黨群干群關系。2018年,市房管局在開展信訪矛盾排查過程中,對此高度重視,局黨委積極協(xié)調、大力推進,局長親自到現場督導,目前一期裝飾工程全部完工,室內已達入住條件。看到翹首企盼了6年的新房馬上就可以入住了,群眾喜笑顏開。為了讓居民住得更安全,施工隊正抓緊時間修正路面、加固外墻等。 看到一件件信訪問題被一一解決,群眾無不對市房管局暢通需求渠道、傾聽百姓心聲、用實際行動為民解憂、為民辦事的高效率而感動。 改進作風 信訪工作是社情民意和政策效應的“晴雨表”,是調節(jié)社會矛盾的“緩沖器”,是緩解群眾情緒的“減壓閥”。過去,由于房地產行業(yè)在發(fā)展中產生的各種新舊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錯綜復雜,一些群眾的不滿情緒引發(fā)各類信訪上訪現象。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訴求,一方面暴露出工作中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是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我市房管工作的鞭策,因此如何利用好信訪這把“雙刃劍”,解決好群眾信訪上訪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該局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改進作風,并取得了實效。 優(yōu)化工作機制,領導率先垂范。今年,完善了局黨委班子成員及科級以上干部每日輪班接訪的工作機制,規(guī)范接訪工作流程,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局長多次邀請群眾面對面座談交流,以拉家常形式,就群眾反映的問題設身處地、逐條予以解答。能夠現場拍板的,立即予以處理;需要部門配合的,著手銜接有關部門;對不符合政策的訴求,直接予以答復,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認可。 全局齊抓共管,落細落實落小。今年在房管系統(tǒng)積極開展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zhàn),分類梳理排查2016年以來的信訪件40余起,重點、難點件7起。局黨委召開專題會議,針對不同類型的信訪矛盾和問題,進行分析、研討化解的有效方法,明確包案責任人和期限,最大限度化解上訪隱患,實現從源頭上化解群眾來信來訪的良好工作局面。針對重點、難點等歷史遺留問題,局黨委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并取得支持,同時加強與市信訪局等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對接協(xié)調,形成合力,抓好落實。小區(qū)物業(yè)管理及車位車庫的權屬一直是市民反映的焦點,該局從局黨委班子成員到科級干部和普通職工各司其職,勇于面對矛盾,敢于擔當責任。局分管領導帶領工作人員在赴各相關地市多方借鑒取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起草了《物業(yè)企業(yè)信用等級評定制度》《萍鄉(xiāng)市房地產開發(fā)項目結建地下車位車庫管理暫行辦法》。局黨委以為民解憂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大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樹立房管人的新形象。 嚴肅問責追責,確保取得實效。局黨委將信訪工作納入年度考核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對在信訪工作中出現推諉拖延、敷衍塞責、工作不實等現象的,按照《信訪條列》嚴肅問責追責。 為民造福 住房問題是民生的重要問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邁進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對住房的需求日趨多元。市房管局順應新變化,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目前,佳怡公租房小區(qū)共11棟、1124戶,已經全部分配到戶。住宅單套建筑面積在40至70平,每套獨門獨戶,小區(qū)緊鄰商業(yè)街、醫(yī)院、學校等,極大方便了住戶的生活。截至2017年底,全市保障性住房累計開工建設10萬余套,9萬多住房困難群眾住進了新房,逐步建立起了涵蓋城鎮(zhèn)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yè)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人群的多層次、寬范圍、無縫隙的住房保障體系。2018年,我市棚戶區(qū)改造任務面積約98萬平,9336戶,項目安排更加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萬事民為先。走進新時代,市房管局將主動扛起新使命,以人為本,全力以赴,不但讓群眾住有所居,更讓其居住環(huán)境如沐春風。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xiāng)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xiāng)房產、萍鄉(xiāng)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6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