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好的土筑屋 初秋,陽光不再熱辣。走在山間,更覺涼風習習。秋風中不時有成熟的松果掉落。一個個棕褐色的松果,靜靜地躺在泥土的懷抱中,就像眼前的這座古老的村落,寧靜、祥和。 這里是蘆溪縣宣風鎮馬塘村的一個自然村——楓梓城,距宣風集市12公里,東連宜春市明月山,南鄰萬龍山鄉隴上村,西靠馬塘劃山組,北接宣風沂源村。村落坐落在海拔969米的山巒之上,山懷水抱,梯田錯落。但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全村30多戶100多人,大部分已遷居山下,目前仍長期居住在山上的僅有少數幾戶人家。不少農戶僅在農事繁忙時期上山播種、采收。盡管如此,這里仍然完整地存留著許多老建筑、老手藝和老習俗。 老建筑:30多座保存完整的土筑屋 楓梓城以千年楓樹、梓樹圍繞整個屋場而得名。從西至東30多戶居民,房屋分散,絕大多數為土筑屋,且多為坐東南朝西北,顯得散而有序。最古老的一座土筑屋已有100多年歷史,為一李姓村民家老宅,已住過6代人。走近細看,可見房屋門牌上寫有“萍鄉縣袁州府新康鄉新安里大保一圖西岸社”字樣,這個年代久遠的門牌,見證了這座老宅悠久的歷史。推開虛掩的大門,石磨、斗笠等古老的物件一一映入眼簾,仿佛時光穿梭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石頭壘的籬笆 經該房屋左側的門樓,就到了仍然長期居住在此的易瑞泉家。易家的房子也已有數十年歷史。土筑墻,石門檻,灰瓦,柴火灶,門口壘得整整齊齊的石頭籬笆,以及屋內的雕花木床、車谷用的木制風車,無不顯示出這座房屋的歷史感。 這樣的土筑屋在楓梓城還有30多所,雖大多數住戶已在山下買房或建房,但基本上都保存完好。除土筑屋外,村里還有其他一些老建筑:化字亭1處、石拱橋兩處、祠堂1處。 石板路 老手藝:傳統釀酒,手工榨油 楓梓城山多地少,村民歷來主要以種地為生,一年收下的稻谷、紅薯等糧食除口糧和喂雞、鴨、豬等牲口外,余下的多用于釀酒。村民自釀的谷酒、紅薯酒仍然使用傳統工藝,以自家生產的稻谷、紅薯等作為原料,利用木甑、圓錐木桶、火爐、導酒管等釀酒設備,經過浸、蒸、晾、發酵、蒸汽冷凝、裝壇封口等工序制作而成。釀造的酒香、清、純、烈 ,具有祛風御寒等功效。易瑞泉就是一位老釀酒師?!肮染埔荒晁募径伎梢宰觯徊贿^有些環節要根據當季的溫度做適當的調整?!币兹鹑衲?5歲,他告訴記者,他做了幾十年的木匠,也釀了幾十年的酒。“家里有3個酒缸,能裝240斤酒,基本上一年到頭都不會空著?!?/p> 土法釀酒 山上主產油茶、毛竹。楓梓城人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手工榨油方式。深秋時節,人們將茶籽采摘曬干后,經篩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餅、上榨、插楔、撞榨、接油等10多道工序,榨出濃郁醇香的茶油。 老習俗:打糍粑,舞龍燈,做春祈 也許因為多年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座小山村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古老的習俗,如除夕春節期間打糍粑、做春祈、舞龍燈。 每年除夕前夕,村民們都會湊在一起,輪流為各家各戶打糍粑。過年前制作糍粑是農村流傳近千年的習俗。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普通鄉村農戶自制紅薯片、凍米糖一樣,在楓梓城,打糍粑是村民們過年前的一項重要準備活動。糍粑由糯米蒸熟再在石臼里沖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費力,因此需要大家一起制作,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 年代久遠的石拱橋 舞龍燈的習俗由來已久,其目的是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龍燈的龍身用竹扎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近20多米。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三出燈,正月十五結束。 春祈即祭拜社官,一般在正月十五送燈后擇吉日進行。社官即掌管當地的地方官,被人們神圣化奉為地方神靈,相當于土地神。拜社官是許多山區村的一種民間傳統信仰和習俗。春祈儀式非常隆重,家家戶戶湊錢一起操辦,每戶派一位代表參加。春祈前準備香燭鞭炮,三牲、水果等貢品,請法師。春祈期間,殺豬宰羊,敲鑼打鼓,上香敬茶,擺放供品,法師還要念法文、作法。 灰瓦屋頂 在易瑞泉家屋后的一棵有百年樹齡的楓樹下,記者見到了社官神位,上書:“本境守土祭拜 西岸社社令真官神位”。人們在春祈中,實際上是在為家庭和村莊祈福,祈求社官保佑家中兒孫福星高照、百業興旺、五谷豐收,護佑村莊一方平安。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6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