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最期盼的事就是過春節了,可以穿新衣,領壓歲錢,玩各種小火炮,也不會被催著早早睡覺。 一年之中大概也只有過年時可以肆無忌憚的瘋玩。 長大后,年味越來越淡了,少了趣味失了講究。 按中國的傳統習俗,春節到底該怎么過?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 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害人,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 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最多。 比如帶的禮物需要成雙成對,而且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 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否則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 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 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于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 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 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初七就被稱為“人日”。初八是眾星下界的日子,要制小燈燃而祭之,被稱為“祭星”、“接星”。 也有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月初九是天日,俗稱” ,傳說這一天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天祭石頭,凡是石制工具都不能動,以免傷了莊稼。初十也就被稱為“石不動”或者“十不動”。 民歌中有“十一請子”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會在這一天宴請子婿。 相傳,這是因為初九慶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還吃不完, 所以,就在十一這天用來請子婿吃飯,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費了。 從新年到正月十一,人們吃的食物中大多豐富且多油。 因此,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 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將是元宵節,從這天開始就要準備買燈籠,搭燈棚。 方,這天要。除了傳統的紅燈籠外,還有許多不同樣式的花燈。 燈展通常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 中國大部分地區,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 這天,燈會正式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 為了元宵節,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 正月十五吃元宵流行于宋代,最初叫“浮元子”后來稱“元宵”,生意人則叫元寶。 元宵也就是湯圓,取團員美滿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