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由于饑餓或者是苛政的刺激,各地都會由流民或義民起來暴動,求得生存、反抗暴政。萍鄉自然也不例外。 在史料上,記載有許多次暴民(亂民、流民)作亂的史實。對于這些暴亂,不同人、不同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古代文獻中一般都稱呼為“亂民”“匪”,在解放后,史學界一般稱類似農民抗爭的主角為“義民”。 萍鄉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義民聚集起事發生在883年前,當時是宋紹興年間的1131年,義民王十七占據武功山,集眾起事,長達30年才被撲滅。幾乎與此同時的宋紹興三年(1133),虔州(今贛南)的義軍進占萍鄉,這是第一支外來義軍進占萍鄉,但很快就被朝廷派來的官軍給鎮壓而敗散。 萍鄉人歷來不缺反抗精神,接下來的八百年間,大大小小的本地和外來義民起事在萍鄉還發生了很多。摘錄部分如后: 宋淳熙二年(1175),茶陵義民聚眾起事,自安福攻占萍鄉大安里,占據東江,后遭官兵鎮壓而敗退。 元至正十一年(1351),一彭姓僧人在萍鄉瑤金山及宜春的慈化寺集眾5000多人反元,被稱為紅巾軍。后來起事首領戰死在瑞州(今高安)后,紅巾軍另一首領徐受輝的部將歐普祥經長沙攻打江西,據守在了萍鄉和宜春。到了明朝建立之初,歐普祥便被朱元璋封為了袁國公、袁州太守。 明正德七年(1512),瑞州義民120多人攻入萍鄉縣城,開府庫、放獄囚、砸毀衙門和官吏住所,后被鎮壓。 明崇禎十年(1637)和十六年(1643),分別有張獻忠等多股農民起義軍從湖南方向和吉安方向進占萍鄉,最多的一次義軍達到10萬人。 到了清帶,萍鄉又先后于順治五年(1648)、順治六年、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十五年、咸豐四年(1854)、光緒十八年(1892)、光緒三十二年(1906)等多次有農民義軍進占或起事。尤其是光緒十八年那次,哥老會在大安里聚集了近萬人起事反清,一時之間形成了較大的勢力。 漆宇勤 輯錄整理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