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缺水,一直是很多人的遺憾。缺少了大江大河的潤澤,不但使這座城市少了一點靈動,也讓萍鄉對外聯絡缺少了一種重要的水路方式。 在古代,這種遺憾尤其明顯。盡管過去萍鄉萍水、袁水、栗水、草水等水系都曾能行駛舟船,但由于這幾條水系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夠便捷,加上在過去南方普遍水路縱橫、水運繁忙的大環境下,萍鄉的水資源實際上還是相對比較貧乏的,水運行舟頗為不便。 為了使萍鄉的水運狀況有所改變,唐朝時期,有人就曾組織開挖萍鄉的第一條大規模人工河,以便聯通袁水、萍水、湘水。史料記載,唐咸通年間(860年開始),時任袁州太守顏暇福組織人員在萍鄉縣城東30里處(即今天的蘆溪縣路行村)開挖人工河,計劃用這條新河溝通袁水和萍水,以通湘水。這一工程耗時耗工耗錢都很巨大,歷時將近十四年后,新河總共開挖了10公里,到了1140年前亦即公元874年,最終因故停修。可以想象,如果當時這一浩大的人工河開挖工程最終完工,也許現在的萍鄉水系又會是完全另外一番景象圖片學區劃分了。 古人以農業為本,從民生民利以及便捷交通出發,很多地方官員都熱衷于修河修路,除了唐代的這次大規模開挖人工河外,宋代也有萍鄉的地方官在蘆溪組織過較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宋宣和七年(1125),當時的萍鄉知縣事鄭強先生就在蘆溪大規模修復了一處名為神陂的水利工程,可以灌溉糧田數千畝。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21: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