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道光時黃璇編撰的《萍鄉縣志》記載。 (1)、宋時把有土地的人家稱為主戶,把佃戶稱為客戸。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萍鄉全縣計22722戸、51148口,其中主戶7569戶,占總戶數的33%以上,主戶人口為17735口,約占總人口34%。 (2)南宋初(公元1130年)金兵自潭州侵入萍鄉,“屠殺劫掠,城市為墟”。 及至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全縣計35459戸、66400口,其中主戶22896戶,占總戶數的90%以上,主戶人口為45316口,約占總人口的68%左右,可見當時自耕農不少,土地集中程度相對來說比較輕。 (3)元明清時萍鄉迭經戰亂,頻受破壞。 A、宋寧宗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全縣人口66400人,明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全縣人口79431人,156年間才增加13031人,平均每年增加83.6人,而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全縣人口為100905人,與洪武九年比較,15年內增加21474人,平均每年卻增加1432人,前者遠遠低正常情況,顯然與宋末的戰亂和元未統治者鎮壓農民起義有關。 B、據縣志記載在明末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到萍鄉,士民殺牛載酒夾道歡迎,張獻忠在萍鄉殺了一百多堅決與農民軍作對的所謂“義民”。但隨后明總兵左良玉來到萍鄉,“駐縣一日,十房九空”,“ 數百里人煙寥寂,田園鞠為茂草”。 C、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全縣人口為100905人,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全縣人口為48189人,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為39285人。人口呈下降趨勢。明末清初萍鄉又一次遭受到清軍金垣聲、吳三桂的血洗鎮壓。 明朝時閩粵一帶由于山多田少,人口稠密,生計艱難,加上明清之際雙方交戰于閩粵一帶,反復爭奪,長達40年;又由于清政府為斷絕鄭成功與沿海人民的聯糸,下令封鎖沿海,焚毀房舍,驅趕鄉民,所以閩粵人相率從贛南、吉安輾轉遷入袁州萍鄉一帶來懇荒。根據萍鄉族譜、譜牒統計,單從廣東嘉應和福建汀州兩地遷入萍鄉的就有二百多姓。足見萍鄉外來人口之多。這些外來人口,多在深山搭棚而居,所以稱為“棚民”,很多人都說我是土生土長的萍鄉人,但真正又有多少是萍鄉的土著人呢? |
|到手機版|歸巢網-萍鄉房產云。在這里60秒看懂萍鄉房產、萍鄉二手房行情!
( 贛ICP備19011011號-1 )
GMT+8, 2025-5-25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